食物過敏是什麼?常見症狀、原因與處理一次看懂!
你吃完花生、海鮮後會嘴巴癢、身體冒紅疹嗎?或是寶寶吃了雞蛋就拉肚子?這些都有可能是「食物過敏」的警訊!
本篇將帶你認識什麼是食物過敏、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常見過敏原與應對方法,幫助你和家人遠離危機。
什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Food Allergy)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某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來攻擊,從而引發一連串的過敏反應。
這種反應可能在幾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不同,前者是免疫系統的反應,後者則通常與消化系統相關。
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有哪些?
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食物過敏症狀可能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常見症狀包括:
皮膚症狀
- 紅疹、蕁麻疹
- 搔癢感(特別是嘴唇、臉部、手腳)
- 皮膚腫脹,尤其是眼皮或嘴唇
呼吸系統症狀
- 流鼻水、鼻塞
- 咳嗽、氣喘、喘鳴
- 喉嚨癢或緊縮感
腸胃道症狀
- 腹瀉
- 嘔吐、噁心
- 腹痛、脹氣
嚴重症狀(需立即就醫)
- 全身性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 呼吸困難
- 血壓驟降
- 失去意識
若出現呼吸急促、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等危急症狀,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求助。
食物過敏常見的過敏原
在兒童與成人中,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略有不同,但下列食物是普遍的過敏高風險來源:
- 牛奶:嬰幼兒常見過敏原之一,症狀包含腹瀉、紅疹、腸胃不適。
- 雞蛋:尤其是蛋白部分更容易引起過敏。
- 花生:引發嚴重過敏的高風險食品,常造成休克反應。
- 堅果類:如杏仁、腰果、核桃等。
- 海鮮:包含魚類、蝦、蟹、貝類。
- 小麥與麩質:部分人對其中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
- 大豆:常見於加工食品,也可能引發紅疹與腸胃不適。
如何診斷食物過敏?
若懷疑自己或家人有食物過敏症狀,建議盡早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診斷。常見的檢查方式包括:
- 皮膚點刺測試:在皮膚表面滴入少量可疑過敏原,觀察是否產生紅腫反應。
- 血液檢查(IgE):測量體內針對特定食物的免疫抗體量。
- 食物挑戰試驗:在醫療監控下,少量給予疑似過敏食物,觀察是否產生反應。
想知道關於更多相關保健知識? 歡迎加入官方LINE詢問喔!
食物過敏該怎麼處理與預防?
避免接觸過敏原
-
閱讀食物標示,避免含有過敏原的產品。
-
外食時主動告知服務人員過敏情況。
-
若是嬰兒過敏,媽媽哺乳時也要避免攝取相關食物。
搭配益生菌幫助調節免疫
有些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有助於調節腸道免疫系統,有機會改善過敏體質。尤其在嬰幼兒腸道尚未發展成熟時,補充好菌可支持免疫平衡。
不過,益生菌效果因人而異,建議在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下選擇合適產品。
延伸閱讀:酵素、益菌生和益生菌的功效差異在哪裡?全面解析保健品的差異
必要時使用藥物
- 輕微症狀: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
- 中重度過敏:醫師可能會開立類固醇藥膏或口服藥。
- 嚴重過敏者:應隨身攜帶腎上腺素注射器(EpiPen)。
結論:遇到食物過敏,觀察+預防是關鍵!
食物過敏不是小事,尤其在兒童或免疫力較弱者身上,反應可能更劇烈。日常中應多加觀察飲食與症狀的關聯,建立飲食紀錄,並學會辨識早期徵兆。
如果你常出現紅疹、腸胃不適或呼吸道反應,別輕忽!請尋求皮膚科或過敏科醫師協助,透過正確診斷與調整生活,讓食物不再成為健康隱患。
如果有更多相關問題,也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向我們做詢問哦!
食物過敏 常見問題F&Q
Q1: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有什麼不同?
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針對某種食物的過度反應,會引起皮膚紅疹、呼吸道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而食物不耐則是消化系統無法處理某些食物成分,例如乳糖不耐症會導致腹脹、腹瀉,通常不涉及免疫反應,也不會引起全身性過敏。
Q2:嬰幼兒的食物過敏會隨年齡改善嗎?
部分食物過敏,如牛奶或雞蛋過敏,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或自然消失,尤其在5歲前有明顯機會改善。但像花生、堅果、海鮮等較強的過敏原,過敏情況往往會持續較久。建議定期由醫師評估是否可以進行食物重新引入的測試。
Q3:如果懷疑自己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建議立即停止食用懷疑的過敏食物,並記錄食物與症狀出現的時間,再諮詢皮膚科或過敏免疫專科醫師。醫師可能會安排皮膚點刺測試、IgE檢查或食物挑戰試驗來確認過敏原。
Q4:可以吃益生菌來改善食物過敏嗎?
益生菌對某些人可能有幫助,特定菌株如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Bifidobacterium 等被認為對調節免疫反應有潛力。特別在嬰幼兒腸道尚未成熟時,補充好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屏障和免疫穩定。但並非所有人都有效,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選擇產品。
Q5:食物過敏有辦法預防嗎?
目前無法完全預防食物過敏,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孕期與哺乳期媽媽維持營養均衡、不亂戒斷特定食物;寶寶添加副食品時遵循「一次一種、少量試吃」原則,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若家族有過敏體質,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提早篩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