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和益菌生有什麼不同?如何補充與選擇?

益生菌和益菌生有什麼不同?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腸道健康的重視逐漸提升,「益生菌」和「益菌生」(又稱益生元或益生質)這兩個詞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熱門話題。這兩者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對於提升免疫力、促進消化、改善腸道健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益生菌和益菌生的功能不同,如何選擇與補充也有不同的策略。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兩者的差異,並提供實用的補充與選擇建議。


1.益生菌與益菌生的定義及功能

益生菌

益生菌是經實驗證實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適量益生菌可以對人體健康帶來益處。常見的益生菌類型包括乳酸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它們可增強腸道黏膜屏障,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

常見的益生菌種類:

  • 嗜乳酸桿菌(又稱A菌):主要作用於小腸,可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健康、提升私密保健效果。
  • 雙歧桿菌(又稱B菌):包含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短雙歧桿菌、雙叉雙歧桿菌(又稱比菲德氏菌)、乳酸雙歧桿菌(又稱雷特氏B菌)等。作用於大腸,可改變細菌叢生態,維持健康。
  • 凱氏乳酸菌(C菌):作用於全腸道,有助於輔助調整體質與健康維持。
  • 鼠李糖乳桿菌(R菌):作用於小腸與大腸,定殖能力相當好,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益菌生

益菌生(又稱益生元或益生質)是一類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或活性的物質。通常是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例如菊苣纖維和低聚果糖。這類物質通過為益生菌提供食物,提高有益菌的生長與活性,進一步增強腸道菌群的健康。

常見的益菌生種類:

  • 寡糖:包含果寡糖、木寡糖、半乳寡糖、菊糖等,都是益生元的一種。可以被雙歧桿菌利用,促進腸道健康。
  • 膳食纖維:最常見的益生元在營養學上被歸類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透過攝取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類食物來補充益生元,建議多方均衡攝取。

 


2.益生菌與益菌生的比較

益生菌和益菌生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作用方式。益生菌直接攝入並在腸道中繁殖,而益菌生則為益生菌提供營養支持。以下的表格對它們的特徵和功能做了詳細比較:

特徵/功能

益生菌

益菌生(益生元/益生質)

定義

活的有益微生物,對健康有益

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但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

主要功能

增強腸道健康,抑制有害菌生長,提高免疫力

促進益生菌的生長與活性,提高腸道菌群平衡

常見種類

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

蘆筍、香蕉、蘋果、柑橘、奇異果、莓果,全穀類食物,菊苣纖維等各種蔬果纖維及寡糖類。

補充途徑

發酵食品(酸奶、泡菜)、生技萃取膠囊或粉末等保健品

天然食品(蔬菜水果)、膠囊或粉末等保健品

攝取注意事項

過量攝取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應挑選適合自己的菌株,並留意菌數。

高劑量可能引起腹脹或腸胃不適

適用對象

腸胃保健需求者,免疫調節需求者,銀髮族,外食族。

需提高益生菌活性者,想預防腸道疾病者


3.如何選擇與補充益生菌與益菌生

選擇益生菌

  1. 菌種選擇:不同菌種的益生菌在功能上各有特色,如乳酸菌對乳糖不耐症有幫助,雙歧桿菌則能平衡腸道菌群。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菌種。
  2. 產品形式:益生菌產品有膠囊、粉末等形式,選擇方便攝取且適合自己的形式。值得留意的是,市面上有些益生菌產品為增加消費者接受度,會添加糖分或額外添加物,應慎選避免造成負擔。
  3. 菌株數量:建議選擇含有明確菌株名稱及菌株數量標示的產品,以確保攝取到足夠數量的活菌。
  4. 儲存條件:部分益生菌對溫度敏感,購買時需確認儲存條件,以保持產品效力。

選擇益菌生

  1. 成分來源:益菌生的主要成分多為植物來源,例如菊苣根纖維、果寡糖、蔬果纖維等,對於食品添加劑敏感的人應特別注意。
  2. 純度與品質:購買前需查明產品純度,以確保不含過多其他添加物。
  3. 劑量控制:應遵循產品的建議劑量攝取,以避免過量攝取造成的腹脹或腸胃不適。
  4. 天然食物:若想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益菌生,可選擇洋蔥、大蒜、蘆筍、菊苣根等。

延伸閱讀 :

益生菌功用大公開!菌數菌株傻傻分不清?各年齡層益生菌推薦吃哪種?怎麼吃最好?


益生菌和益菌生有什麼不同?
益生菌和益菌生有什麼不同?如何補充與選擇?

4.結合補充的策略
益生菌和益菌生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兩者結合攝取可增強效果。適量的益菌生可促進益生菌在腸道內的增殖與活性,使益生菌的健康效果更持久。建議根據自身需求與營養師建議,制定合適的攝取策略。

5.結論
益生菌和益菌生雖然名稱相近,但在作用原理和效果上有所不同。益生菌可直接補充腸道有益菌群,而益菌生則為益生菌提供營養支持,兩者的結合對腸道健康和免疫系統都大有裨益。選擇時應根據個人需求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菌種、劑量和產品形式。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在補充益生菌與益菌生時提供幫助,並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選擇。


延伸閱讀 :

益生菌、益菌生和酵素能否搭配使用?深入探討益生菌、益菌生與酵素的協同作用


文章分類
益生菌 酵素 益菌生 沙棘果油 維生素C 抗氧化力 新陳代謝 腸道健康 維生素A β-胡蘿蔔素 Omega 鈣質 補鈣 海藻鈣 檸檬酸鈣 鈣質補充 結石 鈣吃太多 穀胱甘肽 穀胱甘肽與舒眠 穀胱甘肽與睡眠的關係 穀胱甘肽美白 穀胱甘肽如何達到美白效果 穀胱甘肽怎麼吃 穀胱甘肽服用時間 穀胱甘肽服用量 免疫系統 細胞保護力 自由基 酵素系統 排毒的飲食 養顏美容 排毒 抗老化 抗氧 抗氧化劑 酵母硒 微量元素-硒 抗癌 抗氧化 抗發炎 橄欖果萃取物 橄欖果 羥基酪醇 心血管保健 保護神經系統 皮膚保健 胃食道逆流 omega-7 GERD 飲食保健 維生素 含鎂的天然食物 鎂的功效 鎂的副作用 睪固酮 男性活力 骨骼健康 維他命D 維生素D 心臟健康 疾病預防 肌肉強化 神經健康 代謝調節 棕櫚油酸 Palmitoleic acid 皮膚美容 黏膜保健 必需脂肪酸 無法自行合成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 Omega-3 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 高濃度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 功能性多不飽和脂肪酸 精胺酸 心血管健康 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精胺酸的副作用 左旋精胺酸 腎臟健康 凝血酶 纖維蛋白 補充鈣質 大腦發育 視力保健 孕期補給 身體調節 DHA 益生菌功用 益生菌菌株 緩解便祕 緩解脹氣 胃潰瘍 補血食物 貧血 補血 孕婦補血 老人補血 癌症補血 生理期補血 洗菜 去農藥 洗菜方法 農藥殘留 提高免疫 視力保護 防止心血管疾病 卡姆果 幾丁聚醣 保護肝臟 促進新陳代謝 護肝解酒 韭菜籽 攝護腺 壯陽 降血脂 抗動脈硬化 改善消化 水果酵素 代謝酵素 食物酵素 顧腸胃 照顧皮膚 安定神經 西印度櫻桃 預防感冒 護血管 腸胃修復 腸道改善 皮膚保護 紅石榴 抗老 消炎 固腦 養顏 深層入睡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