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數據佐證健康效益懶人包

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一個簡單的選擇,卻攸關腸道健康——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研究顯示,兩者在身體內的作用機制、穩定性甚至於健康效益都存在明顯區別。掌握這些關鍵知識,才能針對自身需求挑選最適合的補充方案。

接下來,帶你以科學數據深入剖析後生元與益生菌的本質差異,以及它們在維護腸道健康中各自的角色與實際益處。
 


後生元的定義與特性

後生元(Postbiotics)是指益生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或分泌的非活性菌體成分及代謝產物,即使在益生菌死亡後仍具有生物活性。這些物質包括短鏈脂肪酸、細菌溶解物、酶類、胞外多醣體及細胞壁蛋白等。

後生元的主要特性:

  • 高度穩定性:相較於活性益生菌,後生元不受胃酸與膽鹽破壞,耐受溫度範圍較廣(-20°C至80°C),貨架期可達18-24個月
  • 安全性高:不含活菌,降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風險
  • 定量標準化:成分可精準控制,效果更可預測

後生元與益生菌的關係比較

後生元和益生菌雖然都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但兩者在功能機制與使用方式上存在根本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精準地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腸道保健策略。

益生菌的種類與作用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能為人體帶來健康效益。根據國際益生菌與益生元科學協會(ISAPP)的定義,益生菌必須是經過科學驗證對健康有益的活菌。

常見益生菌種類包括:

  • 乳酸菌屬(Lactobacillus): 如L. acidophilus、L. rhamnosus GG等,能產生乳酸,抑制有害菌生長
  • 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如B. longum、B. bifidum等,有助於增強腸道屏障功能
  • 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產生短鏈脂肪酸,為腸道細胞提供能量
  •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coagulans): 具有較高的耐熱性和胃酸耐受性

益生菌的主要功能與實證:

  1. 改善腸道功能: 研究顯示特定益生菌株能減少抗生素相關腹瀉發生率達52%,且能緩解腸躁症症狀。根據2019年《胃腸病學雜誌》研究,B. infantis 35624對腸躁症患者腹痛和腹脹有顯著改善效果。
  2. 增強免疫功能: L. rhamnosus GG和B. lactis BB-12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一項針對3,720名兒童的研究發現,服用這些菌株可減少23%的上呼吸道感染風險。
  3. 降低過敏風險: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表明,孕婦和嬰兒服用L. rhamnosus GG可降低兒童濕疹發生率達50%。
  4. 輔助營養吸收: 部分益生菌能幫助維生素B群合成及礦物質吸收,特別是乳酸菌能提高鈣質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益生菌的效果具有菌株特異性,不同菌株對不同健康問題的效果各異。例如,VSL#3(含8種菌株的複合配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益,而S. boulardii則對預防旅行者腹瀉特別有效。

益生菌必須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功效,這也是為何許多產品需冷藏保存,且益生菌進入體內後不會永久定植,通常需持續補充。
 


兩者在腸道健康中的角色差異

後生元與益生菌雖同為腸道健康的關鍵元素,但其作用機制與效益截然不同。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兩種物質如何以不同方式影響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進而改善整體健康。

後生元的健康好處

後生元是指能夠選擇性調節腸道微生物組成和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質,不同於益生菌的活菌形式,這些分子直接作用於腸道環境,提供多層面的健康效益。

腸道微生物平衡的關鍵調節者

  • 後生元能夠選擇性促進有益菌群生長,同時抑制有害菌繁殖,創造平衡的腸道環境
  • 研究顯示,短鏈脂肪酸(SCFAs)等後生元可增加雙歧桿菌數量達40-60%,而不受胃酸破壞風險[1]
  • 相較於益生菌的短暫定植,後生元能持續作用於腸道生態系統,效果更加持久

免疫系統增強作用

  • 後生元如β-葡聚糖能直接刺激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增強免疫防禦能力
  • 2021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Immunology》的研究指出,特定後生元可使免疫細胞反應提升約35%[2]
  • 對於免疫功能受損的人群,後生元比活菌形式的益生菌提供更安全且穩定的免疫調節

炎症反應的有效調節

  • 後生元中的多酚類和寡糖能有效降低腸道炎症指標,如C反應蛋白(CRP)和IL-6水平
  • 一項包含240名炎症性腸病患者的臨床試驗顯示,使用特定後生元配方12週後,75%的受試者炎症標記物下降超過30%[3]
  • 對於慢性炎症困擾的患者,後生元提供了無需擔心活菌安全問題的替代選擇

後生元特別適合那些對活菌敏感、免疫功能受損或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人群。由於其穩定性高且不受消化系統條件影響,後生元成為益生菌的理想補充或替代品,特別是在需要長期穩定調節腸道健康的情況下。

*[1]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9 *[2]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 *[3]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22
 



如何正確使用後生元和益生菌?

選擇與使用後生元和益生菌產品時,需遵循科學指引以獲得最佳效果。專家建議應從產品標示、菌種選擇和使用時機等多方面進行評估。

選購關鍵指標:

  • 益生菌產品應標示明確的菌株名稱(包含屬、種、株),如「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而非僅標示「乳酸菌」等籠統名稱
  • 後生元產品應清楚標明成分及含量。
  • 選擇有SGS檢驗合格的產品。

使用建議與劑量參考:

  1. 益生菌產品應含有足夠活菌量,一般建議每日攝取量至少10億-100億CFU(菌落形成單位),具體視菌種而定
  2. 後生元產品使用劑量因成分而異,視具體成分而定。如OPTIMEALTH黑豆發酵後生元建議劑量為100mg/天。
  3. 益生菌最好於飯前或睡前空腹服用。若含有脂溶性成分的後生元可能需要隨餐服用以提高吸收

注意事項:

  • 免疫功能嚴重低下者使用前應諮詢醫師,因為即使是安全菌種也可能在特定情況下造成風險
  • 腸胃炎急性發作期間不建議大量使用益生菌,應待症狀緩解後再開始補充
  • 藥物治療期間應注意產品可能的交互作用,最好與醫師討論使用時機


後生元和益生菌的來源與補充方式

後生元和益生菌來源各異,補充方式也有明顯差別。後生元主要來自植物性食材,而益生菌則是活的微生物。

後生元常見來源:

  • 膳食纖維:如菊苣根萃取的菊糖(Inulin)、燕麥中的β-聚葡萄糖
  • 抗性澱粉:綠色香蕉、冷卻後的馬鈴薯、豆類
  • 寡糖:洋蔥、大蒜、蜂蜜中的低聚果糖(FOS)
  • 多酚類:綠茶中的兒茶素、可可中的黃烷醇

益生菌主要來源:

  • 乳酸菌:如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
  • 發酵食品:優格、克菲爾、泡菜、康普茶
  • 人體微生物組:有些益生菌株如Bifidobacterium longum來自人體腸道

補充方式比較:

補充形式

後生元

益生菌

日常飲食

全穀物、根莖類蔬菜、水果、豆類

優格、酸菜、康普茶

保健食品

纖維粉、菊糖粉、抗性澱粉粉

冷凍乾燥菌粉、冷藏菌株

劑型

粉劑、膠囊、錠劑、添加於食品中

膠囊、冷凍乾燥粉、液態菌株

保存要求

常溫保存穩定

多需冷藏或特殊保存


 


後生元保健品推薦:專利乳酸菌發酵物OPTIMEALTH®

 

  • 屬於後生元
    本產品為後生元(Postbiotics)型態,由乳酸菌發酵後所產生的代謝物與細胞成分組成,不含活菌、穩定性佳,適合長期保存與應用。
     
  • 耐高溫、耐酸鹼
    相較於益生菌需要注意活菌存活率,後生元具有更強的環境適應力,儲存與使用條件更寬鬆,維持活性更容易。
     
  • 來源透明、配方清楚
    採用多株乳酸菌發酵黑豆,標示清楚菌種與成分規格,讓消費者明瞭產品來源與製程品質。
     
  • 營養成分豐富
    含有水解胺基酸、離胺酸、白胺酸、GABA 等元素,作為日常營養補充的來源之一。
     
  • 應用靈活、風味溫和
    口感溫和,易於融入各式飲品或保健配方中,無論早餐、下午茶或夜晚飲用都適合。
     


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結論

後生元、益生菌與益生元構成了腸道健康的重要三角關係,各自扮演不同且互補的角色。益生菌作為活性微生物直接參與腸道生態調節,而後生元以其高度穩定性和標準化特性提供了不受消化環境影響的健康益處。了解它們的差異—從作用機制、適用人群到保存要求—能幫助我們依據個人需求做出更精準的選擇,無論是追求免疫調節、腸道平衡還是炎症控制。最佳的腸道健康策略或許不在於選擇單一方案,而是根據科學證據整合多元元素,建立個人化的腸道保健計畫。
 


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常見問題

問題1: 後生元和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答案:後生元是指益生菌死亡後產生的有益成分,而益生菌則是活的有益微生物。前者能直接發揮功效,後者需在腸道活化生長才能發揮功能。

問題2: 後生元是什麼?

答案:後生元是益生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或經過滅菌後的細胞屍體、外泌物和代謝產物,有助於調節免疫、抗發炎及促進腸道健康。

問題3: 益生菌和後生元哪個比較好?

答案:若腸道環境佳可選益生菌,追求即時、穩定功效如過敏、免疫調節等則可選後生元,無需活菌存活也能發揮作用,適合腸道較敏感的人。

問題4: 後生元有哪些健康功效?

答案:後生元具有調節免疫、抗發炎、促進腸道健康、維持腸道屏障與降低過敏等多重健康好處,且較不受腸道環境影響。

問題5: 後生元和益生元有什麼差別?

答案:益生元是有益菌的養分,幫助益生菌生長;後生元則是益生菌產生的代謝物和細胞組分,直接發揮生理調節作用。
 


延伸閱讀:後生元是什麼?從腸道菌到好心情的秘密

延伸閱讀:後生元的作用機制是什麼?科學數據帶你搞懂背後原理

延伸閱讀:幾丁聚醣功效詳解:安全補充與應用建議


文章分類
後生元 益生菌 Omega 7 沙棘果油 幾丁聚醣 水溶性幾丁聚醣 保健預防醫學 甲殼素 維生素A 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 自由基 榖胱甘肽 穀胱甘肽 過敏 促進消化系統 免疫系統 諾羅 保護肝臟 保健養生 穀胱甘肽美白 槲皮素 omega-7 維生素E 多酚 橄欖萃取物 紅石榴萃取物 血紅素不足 葉酸 補血食物 血紅素鐵 非血紅素鐵 粒線體 蔓越莓 女性私密處健康 可姆果 酵素 益菌生 維生素C 抗氧化力 新陳代謝 腸道健康 Omega 鈣質 補鈣 海藻鈣 檸檬酸鈣 鈣質補充 結石 鈣吃太多 穀胱甘肽與舒眠 穀胱甘肽與睡眠的關係 穀胱甘肽如何達到美白效果 穀胱甘肽怎麼吃 穀胱甘肽服用時間 穀胱甘肽服用量 細胞保護力 酵素系統 排毒的飲食 養顏美容 排毒 抗老化 抗氧 抗氧化劑 酵母硒 微量元素-硒 抗癌 抗氧化 抗發炎 橄欖果萃取物 橄欖果 羥基酪醇 心血管保健 保護神經系統 皮膚保健 胃食道逆流 GERD 飲食保健 維生素 含鎂的天然食物 鎂的功效 鎂的副作用 睪固酮 男性活力 骨骼健康 維他命D 維生素D 心臟健康 疾病預防 肌肉強化 神經健康 代謝調節 棕櫚油酸 Palmitoleic acid 皮膚美容 黏膜保健 必需脂肪酸 無法自行合成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EPA Omega-3 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 高濃度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 功能性多不飽和脂肪酸 精胺酸 心血管健康 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精胺酸的副作用 左旋精胺酸 腎臟健康 凝血酶 纖維蛋白 補充鈣質 大腦發育 視力保健 孕期補給 身體調節 DHA 益生菌功用 益生菌菌株 緩解便祕 緩解脹氣 胃潰瘍 貧血 補血 孕婦補血 老人補血 癌症補血 生理期補血 洗菜 去農藥 洗菜方法 農藥殘留 提高免疫 視力保護 防止心血管疾病 卡姆果 促進新陳代謝 護肝解酒 韭菜籽 攝護腺 壯陽 降血脂 抗動脈硬化 改善消化 水果酵素 代謝酵素 食物酵素 顧腸胃 照顧皮膚 安定神經 西印度櫻桃 預防感冒 護血管 腸胃修復 腸道改善 皮膚保護 紅石榴 抗老 消炎 固腦 養顏 深層入睡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